水稻種子處理對預防苗期病蟲害具有重要的意義,過去水稻種子處理主要是以浸種為主,由于浸種藥劑過于單一且使用時間較長,目前的抗性已經非常嚴重。經過各大廠商的推廣,種子包衣越來越被大多數種植戶接受。隨之水稻種衣劑產品也越來越多,面對眾多的水稻種衣劑我們該如何選擇呢?
水稻種衣劑的選擇南北還是有一定差異,在種衣劑的選擇上也要根據具體區(qū)域的病蟲害特點和實際需求來定。整體的病蟲害情況為:南方水稻區(qū)苗期病害主要有惡苗病、立枯病、青枯病和葉瘟,其中惡苗病和立枯病為主要防治病害。蟲害近幾年薊馬危害呈上升趨勢。北方主要指東北地區(qū),東北水稻苗期病害則以惡苗病、立枯病和綿腐。秧。橹,蟲害則以稻搖蚊幼蟲(俗稱紅白線蟲)為主。除病蟲害之外,早春育秧南北方都會遇到低溫凍害的情況。對于干籽播種,種子播種到出苗在土壤中的時間比較長,在遇到低溫的氣候條件下極易造成爛種粉籽等現象,所以對于干籽直接播種的種子相比催芽后播種的種子對種衣劑的要求更高一點,就是要在低溫的條件下能夠抗低溫預防爛種粉籽。
干籽直接播種育秧與催芽后播種育秧的區(qū)別
干籽直接播種育秧即種子包衣后晾干后即可直接播種,相比浸種催芽后包衣或包衣浸種后催芽省工省時,干籽播種育秧出苗時間則要長一點。
浸種催芽后包衣和包衣浸種后催芽很多農戶擔心,包衣后浸種催芽會使種衣劑在催芽的時候被水淋溶。這個擔心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現在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種衣劑大多都具有透水透氣的功能,遇水以后也不易被淋溶。包衣后浸種催芽相比浸種催芽后包衣更容易操作和安全性要高。
種衣劑遇水后不溶解
目前市場上水稻種衣劑的單劑或復配主要有:精甲霜靈、甲霜靈·種菌唑、氟唑環(huán)菌胺·嘧菌酯·噻蟲嗪、精甲霜靈·咯菌腈、戊唑醇、戊唑醇·精甲霜靈、萎銹靈·福美雙、嘧菌酯·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咯菌腈·精甲霜靈、異噻菌胺·肟菌酯、噻蟲嗪、吡蟲啉等。通過主要成分看,針對水稻蟲害可選擇的化合物比較少,主要還是以噻蟲嗪和吡蟲啉為主。這兩個建議首選噻蟲嗪,因為噻蟲嗪相比吡蟲啉活性高,用量少,安全性高,壯苗促根效果更加明顯。
病害的選擇我們先看這張表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鐮刀菌、立枯絲核菌和串珠鐮孢菌的防治化合物基本一致,腐霉菌和預防低溫爛種的則一致。東北地區(qū)用噻蟲嗪包衣對稻搖蚊幼蟲(俗稱紅白線蟲)也有一定防效。根據以上分析建議使用的包衣方案有以下幾種:
1、精甲霜靈·咯菌腈+戊唑醇+噻蟲嗪
2、精甲霜靈·種菌唑+戊唑醇+噻蟲嗪
3、氟唑環(huán)菌胺+嘧菌酯+噻蟲嗪
4、精甲霜靈·嘧菌酯·咯菌腈+噻蟲嗪
如果重點預防葉瘟(稻瘟。﹦t推薦使用:異噻菌胺+肟菌酯